血管肉瘤

血管肉瘤

概述:恶性血管内皮细胞瘤(malignant angioendothelioma)又称血管肉瘤。血管肉瘤为一罕见的恶性内皮细胞瘤,发生于皮肤、软组织、乳腺、骨、肝和其他内脏。皮肤血管肉瘤为最常见型血管肉瘤。本病预后差,72例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中,1/2以上死于就诊后的15个月内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本病好发于老年人,男多于女。目前无其他相关内容描述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尚不明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发病机制还不清楚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临床上主要可分3型:
    1.老年人头面部血管肉瘤(angiosarcoma of the scalp and face of elderly)最常见,男多于女,皮损发生于老年人的头和颈部。开始为界限不清的淡蓝色斑,可能误诊为瘀斑。但瘀斑周围有红色环,卫星状结节,肿瘤内出血,以及皮损轻微外伤后倾向自发性出血为鉴别特点。肿瘤进行性非对称性扩大,并发展为硬结性淡蓝色结节和斑块,发生于头面部者,眼睑可发生明显水肿。
    2.淋巴水肿性血管肉瘤(angiosarcoma in lymphedema)  血管肉瘤发生在慢性淋巴水肿部,如发生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上臂部,即所谓Stwart Treves综合征,一般发生于手术后11~12年,估计约0.45%患者发病。皮损为水肿部位出现一个或多个瘀斑,迅速发展为淡蓝色至紫红色结节,易形成溃疡,并向肢体近侧或远侧端扩散。预后一般不良。5年存活率为6%~14%,平均存活19~31个月。肺转移为常见的死因。
    3.放疗后血管肉瘤(angiosarcoma after radiation therapy)  罕见,肿瘤发生在以前作过放射治疗的部位。如放射治疗为良性疾病,则放射治疗和发生血管肉瘤的平均间期为23年,但如治疗的疾病为恶性疾病,则放射治疗到发生血管瘤的间期可缩短12年。本病预后不良,诊断后平均存活时间为6个月~2年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肿瘤组织在同一损害中分化程度不等。通常损害周边分化比较好,而浸润严重,常为结节和溃疡的中心则分化较差。
     在分化良好的区域中,可见不规则往往互相吻合的血管,其管腔有内皮细胞排列,大多为单层,但有的部位为多层。仔细检查,虽然有些内皮细胞异常大,呈多形性,但仍易被误诊为非特异性肉芽肿。在分化差的区域中,血管腔由完全不典型的立方形内皮细胞排列,血管腔可显著扩张,使得它们有许多弯曲的窦,窦内内皮细胞增生,如同乳头状突起伸入其中,或者它们可形成数层,而且完全塞满管腔。网状纤维染色对鉴定恶性血管瘤有一定价值。这是因为在难以看出血管腔的部位,在内皮细胞周围可见一网状纤维环,勾画出基底膜的轮廓。甚至在内皮细胞增生的实体区,在某些单个内皮细胞的肿瘤细胞团中,也可显示致密的网状纤维网。免疫组化染色、荆豆植物血凝素1、波状纤维蛋白(Vimentin)、层粘连蛋白和其他内皮细胞标定物均阳性,但第8因子相关抗原常不同程度地阳性或阴性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临床分型,皮损特点,结合组织病理即可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瘀斑周围有红色环,卫星状结节,肿瘤内出血,以及皮损轻微外伤后倾向自发性出血为鉴别特点。

治疗

治疗:早期诊断,彻底切除。化疗及放射疗法只能减轻症状。淋巴水肿性血管肉瘤,宜早期截肢。

预后

预后:本病预后差,72例头面部血管肉瘤患者中,1/2以上死于就诊后的15个月内。淋巴水肿性血管肉瘤(angiosarcoma in lymphedema)预后一般不良。5年存活率为6%~14%,平均存活19~31个月。肺转移为常见的死因。放疗后血管肉瘤(angiosarcoma after radiation therapy)预后不良,诊断后平均存活时间为6个月~2年。

预防

预防: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